慢性结肠炎以腹泻、粘液脓血便和里急后重为主要临床表现, 属中医的久泄、久痢等范畴。中医对本病的治疗, 以清热祛湿、健脾、疏肝、涩肠等治法较为多见,采用补肾法治疗本病能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慢性结肠炎患者, 除具有腹泻、解粘液或脓血便等典型表现外, 部分患者往往伴有明显的肾虚症状, 如腰膝 痛、四肢不温、精神不振、面色 白、耳鸣、小便清长、尺脉沉细或沉弱等, 女性患者还可兼见白带增多、质稀如水、行经时腰 腹痛甚或滑胎等; 男性患者可兼见性欲减退、阳萎、早泄等。
《景岳全书·传忠录》言:"凡泻痢者, 水走大肠".也就是说, 脾运失常,水湿聚于大肠, 是慢性结肠炎发病的主要病理环节。水湿的形成, 无论是内因还是外因, 都与脾虚密切相关。脾虚与湿盛可互相影响, 互为因果。所以慢性结肠炎的病机, 其标在湿, 其本在脾。而脾虚、湿盛又与肾虚有着密切的联系, 甚至有时存在着本质的因果关系。
其一: 脾为阴土,得阳始运, 脾之运化, 有赖于肾阳的温煦, 故有"脾阳根于肾阳"之说。并且《景岳全书·泄泻》云: "肾为胃之关, 开窍于二阴, 所以二便之开闭, 皆肾脏之所主。今肾中阳气不足, 则命门火衰??阴盛极之时, 即令人洞泄不止也。
其二:"肾为胃之关, 关门不利, 故水聚而从其类也"(《素问·水热穴论》)肾主水, 肾阳虚, 气化失司, 则水液内停为湿为肿。
其三: 肾为先天之本, 脾为后天之本, 先天促后天, 后天资先天。在人体的消化吸收的过程中, 脾运化有赖于肾阳的温煦, 小肠的分清别浊、大肠对水液的吸收功能及传导功能均受到肾的气化作用的主宰。肾气充盛, 气化功能正常则二便正常。肾阳虚衰, 关门不固, 可致久泄滑脱。
因此,慢性结肠炎的发病, 从脏腑功能失调的标本关系看, 其标在脾, 其本在肾。另一方面, 慢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疾患, 病程较长, 反复发作, 缠绵难愈, 虚证居多, 并且长期反复的泄泻、便血,势必耗伤机体的阳气和阴液, 进而导致肾阴肾阳的虚损, 造成恶性循环。《景岳全书·泄泻》言: "盖关门不固则气随泻出, 气去则阳衰, 阳衰则寒从中生阴寒性降, 下必及肾,所以泄泻不愈必自太阴传于少阴而为肠癖".这也是"久病及肾"的具体体现。可见, 慢性结肠炎的发生与发展都与肾虚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友情提醒:如需获知更多疾病详情,请点击在线专家。
疑似症状 咨询一下病情
清晰排查胃肠疾病隐患
刚刚确诊 咨询治疗方法
清晰排查胃肠疾病隐患
准备治疗 寻求专科医院
清晰排查胃肠疾病隐患
效果欠佳 咨询疗法
清晰排查胃肠疾病隐患
经常复发 怎么办
清晰排查胃肠疾病隐患
其它疾病相关咨询
清晰排查胃肠疾病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