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往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时候多采用先切开引流,待完全成瘘后再切开瘘管或采用一次切开挂线法治疗而获得治愈。这主要基于两点考虑,即脓肿内口的不明确和术中切断肛直环会造成肛门失禁。但即便如此,仍然会出现术后复发和不同程度的肛门失禁,同时,两次手术或挂线会给患者增加较大的痛苦。
而手术根治肛周脓肿必须一次同时切开脓腔和感染源(原发感染灶及内口),但高位肛周脓肿由于位置在提肛肌上,通常的切开方法会切断肛直环而造成肛门不全失禁,故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点。解决这一难点的方法是在不损伤或少损伤肛直环的情况下使脓肿敞开彻底引流。
南宁市医博肛肠医院在临床中发现,高位肛周脓肿由于直肠侧韧带的存在很少会出现象低位肛周脓肿那样形成马蹄或半马蹄型,脓腔和原发感染灶一般在同一个位置。同时高位肛周脓肿的发生正如 1958 年 Eisenhammer 提出的“肌间瘘性脓肿”理论那样,首先是分布在内、外括约肌的肛腺感染,然后沿联合纵肌的终末纤维向骨盆直肠间隙和直肠后间隙蔓延而形成,本次观察就有 18 例同时伴肌间脓肿。根据这一理论和临床实际观察,笔者采用切开脓肿及与脓腔在同一垂直线上的外括约肌皮下部、肛门内括约肌和内口,这样不仅使内口、肌间感染灶和脓腔彻底敞开,还保留了外括约肌浅、深部和耻骨直肠肌不被切断。 1934 年, Millgan-Mongang 提出了肛门直肠环的概念,认为只要不切断肛门直肠环,切断内括约肌和外括约肌浅层、皮下层不会引起肛门失禁。
这一手术方法在实际操作中还应注意:
⑴ 脓肿的定位要准确,肛缘的梭状切口要选择在与其垂直对应的位置,同时切口的长度和宽度要充分,防止外口过早闭合影响脓腔引流;
⑵ 肛外的钝性分离口不可离肛缘过远,向上沿内外括约肌之间分离,并略向直肠腔方向倾斜,这样可避开肛直环,使其不被切断;
⑶ 内括约肌切断要适当向齿线上延伸,使脓腔的敞开要超过一半以上;
⑷ 在齿线上做切开时要注意止血,可用两把止血钳并排钳夹要切开的部位,然后从中间切开,两断端结扎。
高位肛周脓肿全身感染都较重,在术后必须及时合理的使用抗生素治疗。氧氟沙星对革兰氏阴性和阳性菌有广谱抗菌作用,对大肠杆菌及葡萄球菌均有较好疗效。甲硝唑主要针对厌氧菌感染,对脆弱类杆菌有较强的杀灭作用,与氧氟沙星联合用yao,起相辅相成作用。yao敏试验表明,环丙沙星、果复美、丁胺卡那霉素、头孢霉素、先锋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氟哌酸等对以上细菌也较敏感,临床也可视病情和具体条件选用。若治疗效果欠佳,应考虑细菌变异为 L 型细菌,可选用红霉素、呋喃妥因治疗。
疑似症状 咨询一下病情
清晰排查胃肠疾病隐患
刚刚确诊 咨询治疗方法
清晰排查胃肠疾病隐患
准备治疗 寻求专科医院
清晰排查胃肠疾病隐患
效果欠佳 咨询疗法
清晰排查胃肠疾病隐患
经常复发 怎么办
清晰排查胃肠疾病隐患
其它疾病相关咨询
清晰排查胃肠疾病隐患